以亲身经历浅谈:职称评审对职业发展有什么意义
很多同事也在评职称,那评职称有什么用,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真实体验。
为什么我要评职称,这段经历要从我毕业时说起。
我以前是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(师范),觉得做老师那条路不太适合我,所以还没毕业就选择了另一职业方向——电气工程师。
公司是研发与投入使用自动分拣机设备的,客户主要是快递行业,确保他们能高效装卸货、分拣货物、配送发货。而我的工作主要负责西门子工业网络的测试与调试,PLC的编程与调试,简单来说就是排除电气故障,提出产品改进措施。

没毕业的时候想毕业去外面看看,毕业了却想着什么时候回学校。
不用多说,快递行业在“江浙沪包邮区”一带是最发达的,所以我基本都在出差,也可以说长期驻扎在客户的快递分拣中心。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,刚开始觉得出差还可以旅游,简直爽翻了。
可工作了一段时间,真的觉得自己太单纯了。从早忙到晚,尤其是“618”“双十一”之前,通宵检测也是有可能的,最主要还要长期与女朋友分居两地,都要快闹分手了,最终,我还是决定回广州找其他工作。

我们可以输在人生的起跑点,但决不可以输在人生的转折点。
电气工程师大多都要出差,我不想“重蹈覆辙”,花了好一段时间才找到下一份。或许从小到大都是“运气型选手”,突然有一天,接到了一通电话:“请问是X先生吗,我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X研究所的,我在XXX看到了你的简历,请问你有时间过来面试破坏性物理分析工程师的岗位吗?”
大平台,听起来牛哄哄的岗位,还不用出差,当然答应啊,也顺利低,通过了面试。
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可靠性研究的权威机构,在里面有很多新的体验:
1.专研细致的工作环境。我的工作主要是采取一系列的物理试验和解剖方法,分析电子元器件,例如芯片的设计、结构、材料和制造质量是否满足预定用途,那工作的环境自然是实验室。
在实验室是不可以穿自己的鞋,要穿实验室要求的工作鞋(拖鞋),一是为了无尘、二是为了安全。有一次懒得换,被发现了,被严厉处罚(扣工资、写检讨书)。
2.高学历、高职称的同事。在研究所工作的同事,大多“211”毕业,一些重要性的高职位还是“985”研究生,我只是一间普通的本科,确实有感受到自卑的时候,尤其在事业性的单位,工资和晋升空间确实会不同。
可能刚到里面工作时,也不是很了解,工作一段时间后,你会发现,想在这个行业、尤其是偏向事业单位长期站稳脚跟,除了学历高,大部分同事还拥有职称证书。因此,我会去评职称,很大原因是受环境影响。
社会上竞争压力真的很大,不管背景如何,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。相信评上职称之后,几年后的我会感谢现在的自己。